水污染治理方法湿地的碳汇功能
实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是“减排”和“增汇”。其中,“增汇”即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是减缓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而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域,具有独特的土壤、水文和植被特征,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碳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湿地的碳汇功能
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湿地的碳汇功能主要是通过湿地土壤(沉积物)和植物对碳的捕获及封存来实现的,在气候稳定且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能够更长期地储存碳。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合成为自身有机质,形成植物碳库。植物死亡以后的残体可以沉积埋藏于土壤中,经过长期的腐殖化成为土壤有机碳,这是湿地具有固碳作用的主要原因。
此外,湿地中的碳含量是地球中生态系统土壤中的20%左右,含碳量较大,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中国科学院在2022年发布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草本沼泽植被地上总固碳量达2220万吨,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总储量达99亿吨。湿地能通过其固碳作用参与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完成对空气以及水资源等的净化。
二、湿地生态修复的意义我国湿地种类较多,所占面积较大,但是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一些建设与管理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了湿地面积萎缩、植被衰退等退化特征,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湿地退化在影响其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同时,也会影响其碳汇功能。有研究发现,湿地退化导致微生物分解作用和碳排放增强,进而导致土壤有机碳损失。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为草地后,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4 t/hm²。因此,实施国家尺度的湿地碳增汇计划,深入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提升泥炭地、滨海盐沼、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24 北京义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62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