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方法十年磨一“绿”:广东省惠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对推进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咨询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从各地推荐的案例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和海岸带生态减灾等方面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生动案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本期介绍“广东省惠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考洲洋作为广东首个初步建成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以口窄内宽溺谷海湾为特色,是粤东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受历史围海造田、围塘养殖等影响,惠东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面积锐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2013年以来,惠州市通过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创新修复模式,选用本地红树物种,完成红树林营造8857亩、修复1965亩,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通过先行先试,惠州市创新打造“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首创我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基本情况
考洲洋位于惠州惠东县稔平半岛,被誉为半岛之“心”、惠州“城市之肾”,是惠州三个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水域面积约28.6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粤东海域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生物资源丰富。考洲洋具有口窄内宽的海湾形态特点,水体交换速度缓慢,水质环境基本依赖于水体自净。历经上个世纪围海造田、围塘养殖以及城镇发展建设,考洲洋内本土红树林生境被大面积挤占,红树林面积锐减。截至2013年,考洲洋内本土红树林面积减少至约1200亩,养殖面积却高达2.9万亩,占考洲洋海域面积约67.50%。养殖废弃物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水严重污染考洲洋水质,导致生物资源生境遭到破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受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考洲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惠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3年以来,选用本地红树物种,通过多种修复措施,共新营造红树林8857亩,修复现有红树林1965亩,形成万亩连片规模,其中好招楼和盐洲岛片区的红树林于2023年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创新打造“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将红树林修复与生态文旅有机结合。考洲洋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同时,惠州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获得国家和省级红树林造林奖励,成功开启全国碳汇开发权交易先河。
(一)持之以恒,持续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
从2013年起,惠州市委、市政府就将红树林的修复、种植等列为重点工作并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先后出台《惠州市关于保护红树林的管理规定》《考洲洋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考洲洋生态保护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同时成立惠东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明确考洲洋发展定位和具体保护范围,将考洲洋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滨海湿地生境得以恢复,破碎化严重的红树林斑块逐步发展为万亩连片规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经验,储备了大量数据成果,构建了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二)保治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惠州市综合考虑渔民利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需求,科学谋划考洲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从环境治理着手,合理规划养殖区,对违法养殖清拆整治,清理海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恢复自然海域约12平方公里。同时建立保护协调工作机制,落实保护管理经费,为区域内红树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红树林保护修复进一步改善了考洲洋内水质,提高了渔民养殖海产品的品质。此外,考洲洋规划的两处红树林湿地公园已初具规模,往来游客众多,周边渔民顺利转产转业,摇身一变成为船夫,带着游客游览美丽的红树林风光。渔民切实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益处后,也自发参与到红树林保护工作中,真正实现共治共享。
(三)创新模式,多措并举加强动态管护
惠州市创造性地采用红树林种植方反向监督滩涂改造施工方的工作模式,将滩涂改造与红树林种植项目分别委托给不同的施工方,以确保滩涂改造质量,从而提高红树种植成活率。施工方通过木桩护土、吹填造滩和小苗密植乡土红树树种等综合措施,确保红树迅速成活。红树种植完成后,通过3年重点管护和后续长效管护的方式,进一步确保红树林营造效果。此外,惠东县专门制订《惠东县海洋垃圾清理工作方案》,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考洲洋沿海滩涂、红树林种植带等重点区域的海漂垃圾收集和清理,采取岸上巡查与海上巡航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近岸海域使用动态,及早发现和制止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入海河流水质监测,及时分析和掌控水质变化情况,确保红树林生长区水质良好。
(四)强化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惠州市积极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考洲洋生态保护专题调研,积极推动考洲洋保护立法工作,切实保护好考洲洋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学习强国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法律手段和宣传引导共同作用,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红树林保护中。
成 效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考洲洋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尤其是新种植的红树逐渐成林,已达万亩连片规模,红树林内虾蟹嬉戏、鱼跃捕食、鹭鸟起舞已渐成常态。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各监测站位水质均值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区域水质总体稳定向好。据调查,目前惠东红树林区有红树植物15种,监测到鸟类有140多种,其中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二)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强化资源要素保障2019年以来惠州市新营造的红树林2052亩,通过红树林营造成果核验,共获得1026亩国家、省级红树林造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是广东省首个获得该指标奖励的地市,红树林保护修复各项成绩及有关考核综合排名均位列全省第一。已获得的建设用地奖励指标主要用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使红树林变身“金树林”,推动红树林资源优势转向发展优势。(三)探索碳汇经济,开创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7月26日,惠州市惠东县10年期红树林碳汇开发权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顺利交易,由广东能源集团节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万元竞得,交易涉及的红树林预计10年期内共可固定约4.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本次交易是广东省在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深圳保护碳汇交易项目基础上又一次的创新探索实践。创新红树林碳汇开发交易模式,成功实现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示范借鉴。
(二)提高“两山”转化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现红树林资源永续利用,惠东县相继申报建立了好招楼红树林湿地公园和盐洲岛湿地公园,总规划范围近万亩。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产业植入三步走,将湿地公园打造成全国著名的湿地公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整个考洲洋片区生态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功打造“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打通“两山”转化的全民参与路径,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强村富民,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共富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洲洋红树林现状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打造一个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带动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红树林+生态旅游、红树林+碳汇经济等新产业模式的探索也为全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典型示范。
Copyright © 2024 北京义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62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