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义鑫科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中央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

发布时间:2024-12-30 15:46:49浏览次数:

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摘要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和CNKI的核心及CSSCI数据库,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相关研究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萌芽起步—稳步发展—快速深化”三阶段特征。(2)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价值实现”“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关键词跃迁,根据关键词突现时间,可分为概念探索期(2000—2009年)、生态文明开拓期(2009—2019年)、生态文明加速期(2019—2022年)三个阶段。

3引言

21 世纪以来,国内诸多学者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在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生态产品价值测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生态产品助农富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总结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从单一视角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进行研究,缺乏对该领域的全域式、系统化梳理,对该领域的热点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因此,为更好掌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现有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和科学展望,为更好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快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探索。

4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1 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采用 Citespace 6.2.R2 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核心及CSSCI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深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


4.2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以“生态产品”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为主题,对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核心及CSSCI期刊进行检索分析,检索时间起点设置为2000年1月1日,终点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其中共检索到样本文献1270篇。此外,为了增强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其中的期刊通知、会议纪要、公告等非学术论文进行剔除,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 084篇,由此构成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数据检索时间为2023年4月24日。

5结果分析

5.1  发文量分析

从时间维度上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期刊发文量进行分析可知(图1),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领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深化阶段。

(1)萌芽起步时期(2000-2009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展开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但这一阶段更多还是对国外“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学习,生态产品也更像是国外“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一词的舶来。整体来看,该阶段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偏少,研究内容的理论内涵还不够深入,更多属于启发式的研究。

(2)稳步发展阶段(2010-2019年)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2016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首次在国家级文件中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概念,并将生态产品内涵进一步扩展到价值体系。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等也多次提到,要加快建立健全多主体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合力。2019年,《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要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这一阶段,生态产品的概念及内涵不断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整体发文量也有明显上升。

(3)快速深化阶段(2020年—至今)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全国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顶层制度设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这一阶段,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注程度明显加强,实践探索进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学界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逐步深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定价、生态补偿、生态银行、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入了快速深化阶段,并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

5.2 发文作者、期刊、研究机构分析5.2.1 发文作者分析

根据普莱斯理论对核心作者的定义,当作者在某一领域发文量超过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时,可将其称为核心作者。因此,将发文量大于2.59篇的作者定义为核心作者。据统计,样本期间,我国共有2014位作者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参与核心及CSSCI期刊论文,其中核心作者共41人,总发文量160篇,占全部发文量的14.76%。由图2可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已形成以王夏晖、王金南、刘桂环、张林波、孙冬英等学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彼此之间建立 了广泛和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图2 发文作者共现图谱

5.2.2 期刊发文量分析

本文对21世纪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核心及CSSCI期刊发文量前20名的杂志进行统计,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发文量最大的为《生态经济》,总发文量为86篇。发文量排名第2的是《环境保护》,总发文量为75篇。发文量排名第3的为《林业经济》总发文量为29篇。
表1 期刊发文量前20统计

5.2.3 研究机构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机构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表2为21世纪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文量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从发文机构总量来看,共有427个科研机构参与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50个科研机构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从发文量排名来看,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19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2篇)、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1篇)。

表2 21世纪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发文量前20研究机构

5.3 关键词分析

5.3.1 关键词主题分析

本文关键词频次及中心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除主题搜索词之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研究成果关键词出现 频次排名前5的依次为:生态补偿(83)、生态文明(64)、 价值实现(52)、生态旅游(39)、生态文明建设(33)。同 理,除主题搜索词之外,关键词中心度排名前5的依次 为生态补偿(0.21)、生态旅游(0.20)、可持续发展(0.18)、 生态旅游产品(0.15)、生态文明(0.13),均为大于0.1 的关键节点,表明在研究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表3 关键词频次及中心度统计表

5.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文基于文献共被引图谱对关键词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按时间顺序对关键词聚类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3可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可大致分为9个聚类,分别为:#0生态旅游产品、#1价值实现、#2生态补偿、#3生态文明、#4生态保护、#5生态产品价值、#6可持续发展、#7生态文明建设、#8主体功能区。21世纪初,生态产品和可持续发展概念被初步提出,2005年,生态补偿概念逐步成为研究热点。2010年,生态文明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重点。此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生态系统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等关键词也不断涌现。

5.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主要是指短时间内某事物突然成为焦点的现象,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特定时期的不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6.2R2中的突现词探测(burst detection)生成排名前10 的突现词图谱,具体如表4所 示。其中,细线段表示以年度为单位的时间切片,粗线段表示关键词的突现时间段。

表4 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1)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展开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起到了极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从研究主题和关键词来看,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价值实现”“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可知,学者们主要围绕“生态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8大聚类展开研究,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域规划等同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层面为我国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3)从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关键词跃迁,表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关键词突现时间,可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概念探索期(2000—2009 年)、生态文明开拓期(2009—2019年)、生态文明加速期(2019—2022年 )。

6.2  研究展望

首先,应当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如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机制及评估方法,探索多维度、多尺度的价值实现路径。

其次,当前研究多集中于生态补偿、生态旅游等具体领域,未来应加强跨学科的融合研究,从多维度、多层次研究生态产 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尤其是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研究中,以应对复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需求。同时,应持续深化对区域差异性的探索,针对不同生态功能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展差异化研究,形成因地制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此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全球视野下的比较研究也应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国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工具、市场机制及法律框架的研究,进一步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最后,随着生态产品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未来研究还需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瓶颈与现实问题,探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为生态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