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义鑫科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企业长期低息贷款政策发展高标准农田

发布时间:2024-05-28 13:47:01浏览次数:

【精选】企业长期低息贷款政策发展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4种投融资模式及申报要点

投融驿站 2024-05-27 08:05 湖北

01

高标准农田的定义

根据2022年3月9日新修订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文件规定: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

 

高标准农田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同时,全国划分为七个区域,因地制宜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农田地力标准指标。

高标准农田突出“四高”:

(1)农田质量高(田平整、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

(2)产出能力高(产能提升10%—20%)

(3)抗灾能力高(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多丰产)

(4)资源利用效率高(耕地、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升)

02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因区域而异,依据不同建设目标、重点、能力,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和青藏区七个区域,制定基建标准和农田地力标准参考值。重点是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目标。

——田块整治措施: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田面高差和坡降。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需要,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蚀水蚀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宽度和方向。田块整治后,有效土层厚度和耕层厚度应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该部分是农田整治的核心内容,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主体。 

  ——建设灌溉与排水设施:适应农业生产需要,开展田间灌溉排水设施建设,有效衔接灌区骨干工程,合理配套改造和建设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及渠系建筑物等,实现灌排设施配套。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田间小型水源工程。 

  ——修建田间道路:按照“有利生产、兼顾生态”的原则,优化田间道(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道路宽度,根据实际需要整修和新建田间道(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错车道和回车场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平原区道路通达度100%,山地丘陵区道路通达度不小于90%。 

  ——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合理布设弱电设施,为泵站、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水肥一体化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农田防护需要,新建或修复农田防护林、岸坡防护、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工程,保障农田生产安全。推广生态型改造措施,以生态脆弱农田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强生态沟渠及其它耕地利用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土壤改良:采取掺黏、掺沙、施用调理剂、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及工程措施等,开展土壤质地、酸化、盐碱化及板结等改良。 

  ——障碍土层消除:采用深耕、深松等措施,消除障碍土层对作物根系生长和水气运行的限制。 

——土壤培肥: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等措施,保持或提高耕地地力。 

03

高标准农田申报要点

 

 

一、申报范围

重点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限制区: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

禁止区: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

二、申报条件

1、符合农田建设规划,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等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2、建设成效明显,原则上地块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若受自然条件限制,相对连片达不到要求,可在同一流域或灌区范围内,选择面积较大地块作为项目区。3、包括相关主体支持,具有良好基础,如耕地和水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等,最后是可实现新增耕地。

三、 申报主体

申报主体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项目申报单位为政府部门的,必须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落实建后管护责任,且项目区农民群众积极性高;项目申报主体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经主管部门认定或登记新型经营主体的,应完成农田承包、流转并达到一定规模,组织的成员代表会议同意申报项目。

1. 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和指南,明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和申报时间等要求。

2. 农田建设机构:县级农田建设机构是具体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机构,通常是农业农村部门下属的农田建设管理机构或农田建设项目办公室。农田建设机构会协助申报单位准备申报材料,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估。

3. 地方政府:县级地方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市级地方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调。

四、申报程序

1. 项目申报通知:农业农村部门会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和申报时间等要求。申报单位应密切关注相关通知,及时了解申报信息。

2. 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单位在申报前应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建设内容、技术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内容。

3. 编制申报材料:根据申报通知的要求,申报单位应编制完整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通常包括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4. 提交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将编制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农业农村部门或农田建设机构。申报材料应按照要求进行装订和封装,并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5. 项目审查和评估:农业农村部门或农田建设机构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估。审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理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等。通过审查和评估的项目将进入后续的审批程序。

6. 项目审批:经过审查和评估后,农业农村部门或农田建设机构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单位。通过审批的项目将获得项目批准文件和资金支持。

7. 项目实施:申报单位在获得项目批准文件后,应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批准文件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建设,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五、补贴标准

补贴额度因地域而异,一般亩均补贴1500元,具体看各省份安排。如山东省,2022年提高补助标准,从每亩1500元提高到每亩1950元,确保完成6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江苏省和四川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通知中,亩均补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安徽六安市叶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中,补贴标准为每亩2250元。

六、资金下达时间

财政部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在30日内将预算分解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

七、资金下达方式

1、先申报后建设,分期下达建设资金。

2、建设后申报,一次性下达建设资金。

04

高标准农田融资方式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

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模、标准、效益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标准和方式(包括固定补贴、比例补贴、奖励补贴、贴息补贴等)。

■ 建设主体:地方农业部门、涉农央企、省级大型国企、投资公司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资金支持要求:当前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每亩补贴标准不低于1500元,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但未明确央地分担具体比例,资金安排较为分散。补助是通过项目先建后补的形式给予,补多少,要看项目后评价,项目建设是否达到标准。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下达,一般是打捆下达,再由省级按项目建设任务及项目建成后评价来安排。

根据测算,高标准农田改造每亩平均成本约为2500-3000元,地力较差的地区改造成本更高。此外各地的实际补贴标准也有较大差异。

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相关要求,以及相关财政、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相关支持三农工作的文件,高标准农田项目作为专项债支持的重点领域,一直倍受大家关注。自2018年,安徽、河北、江苏开始尝试推出高标准农田项目专项债券,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的发行数量、金额开始逐年攀升。

■ 建设主体:地方农业部门、地方城投(个别省市)

■ 资金支持要求:高标准农田可以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达到专项债项目申报的要求,即投资规模达1250万以上,收益率达1.3以上,报农业投向领域。建设内容符合单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即平原地区不低于3000亩,丘陵地区不低于1000亩。单个项目涉及的乡镇原则上不超过2个。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1500元等。各地方政府对于政府专项债是否能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各不相同,差异极大。

三、政策性金融贷款新建项目贷款:国开行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专项工作”中,明确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项目的规模要求是“民生领域项目1亿元以上”,申报项目成熟度高,符合相关规划,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条件已到位,项目规划、可研、环评、土地等审批手续已完成,且年内能开工的项目。原贷款项目在原中长期贷款期限基础上,可进一步延长5—10年;新项目建设贷款期最长可达45年。
以农发行为主的政策性银行,本身就是打造粮食银行、农地银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发行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高度契合。那么以农发行为例,高标准农田项目融资的贷款期限不低于25年,最长不超过30年,年化利率不超过4%。
四、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模式是EPC+O、PPP等模式,各地可以通过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EPC+O模式作为一种成熟的投资模式,在云南、内蒙、甘肃、新疆等多个 省(自治区)进行了成功推广和应用,比如在南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50 万亩;在甘肃玉门建成高标准农田 4 万亩。这些成功案例为探索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EPC + O 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采用EPC+O模式,由总承包人负责融资,既能有效盘活低效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县财政又能提前获得大量资金,用于增加对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等乡村振兴方面的投入。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银发〔202397 号)指出:1)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服务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聚焦土壤改良、农田排灌设施等重点领域,在承贷主体、还款方式、贷款期限上给予差异化政策倾斜,探索推广全域综合整治等模式,助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整省整市打捆打包,统筹构建多元化贷款偿还渠道,实现项目收益自平衡与经营可持续。2)做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服务按照产业需求导向,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持力度。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等特点,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更好发挥农业产业化基金、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为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给予长期稳定金融支持。3)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和先进农机研发融资支持力度依托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粮食烘干、设施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畜禽规模化养殖和屠宰加工、水稻集中育秧中心、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拓展农村资产抵质押范围、稳妥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促进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4)强化金融机构组织功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立足职能定位,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