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义鑫科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

发布时间:2024-07-21 19:25:36浏览次数: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释放明显信号!|水圈

环保水圈

 2024年07月20日 10:40 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境经济杂志 ,作者雷英杰

2024年孟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本次被督察的省(市)一共有7个,分别是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和云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长江经济带上。释放的信号很明确,这一批督察,重点聚焦长江大保护。

 

制图:孙剑鑫

统筹开展流域督察与省域督察

“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座谈会。



特别是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求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2023年,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5.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干流水质连续4年全线保持Ⅱ类。“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



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历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比,本次督察最大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之处就在于聚焦长江大保护,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



“督察中,我们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如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也关注一些共性问题,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违规处置、‘三磷’(即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污染等,同时考虑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等省域差异,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从督察理念上看,更加注重流域省域协同治理;从方式方法上看,更加注重从宏观中观层面发现问题;从重点领域上看,更加注重推进解决全流域系统性普遍性问题。”5月29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对于如何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解读。



一要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推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落实好长江大保护战略,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



二要将其作为促进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力支撑。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协调联动优化,推动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三要将其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突出长江经济带区域性、整体性协作,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同时,注重推动各省(市)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



四要将其作为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创新,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长江经济带“点线面”有机结合,更加突出政策制定和区域协调,进一步深化督察领域和拓展督察范围。



可以说,流域督察这一创新之举,既能够推动沿江各省(市)加速解决发展中的个性问题,也能为长江流域的一些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共性问题“把脉问诊”“开方抓药”。

 

图片

制图:孙剑鑫

 

 

图片

首次集中通报建筑垃圾问题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发展速度,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在前两轮督察通报的262个典型案例中,涉及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有42个,占比16%。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督察通报的关于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多集中在管网、污水、垃圾焚烧等方面,而这次新增了“建筑垃圾”内容。这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首次将所有被督察省(市)的建筑垃圾问题作为典型案例集中通报。



通过梳理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值得关注。



多地关于建筑垃圾的规划是缺失的。湖北省13个市州、3个省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中,有15个未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重庆市41个区县(含开发区)中,有36个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工作长期无规可依。云南省16个市州有15个至今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



多地建筑垃圾消纳能力严重不足。浙江省杭州市按照规划本该早就建好的141处本地消纳设施,截至目前仅建成20余处。江西省萍乡市一直没有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规划,既无消纳填埋场所,也无综合利用企业。湖北省武汉市原有建筑弃土消纳场10座,其中7座先后于2020—2021年停止使用,剩余3座仅对口接收武汉市所辖16个区(含开发区)中6个区的建筑弃土,其他区域由于距离远、成本高实际难以覆盖。



多地因建筑垃圾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凸显。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花沐湾建筑渣土弃置场违规接收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有大量泡沫、塑料、橡胶、涂料、油漆等白色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堆存高度十余米,占地100余亩,总量约29万立方米,花沐湾建筑渣土弃置场内积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为55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7倍。在云南省,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项目将农用地块作为弃渣堆放场,共计倾倒弃渣10.5万立方米,侵占金沙江岸线135米,占用河道约1000平方米,造成原有植被损毁,岸线基本丧失生态功能。



多地对建筑垃圾管理缺位、监管不严。重庆市有关部门底数不清,先后3次向督察组提供全市建筑垃圾产生、处置情况,数据前后不一、台账混乱。上海市虽然建立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但主管部门发证时把关不严格,发证后监管不到位。浙江省杭州市“以罚代管”,2023年查处的4000多起建筑垃圾偷运偷倒案件,绝大多数仅作罚款处理,未追溯源头责任,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这次被通报的地方,有超大城市,如上海、重庆、杭州、武汉,也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如神农架林区,无不暴露出在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短板。



早在4年前,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专设“建筑垃圾”一章,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怎么做、相应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归根到底,被督察省(市)对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有关部门管理粗放、监管不力。



此次督察集中通报建筑垃圾问题,一则说明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二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各地要高度重视起来,莫让建筑垃圾毁了“城市容颜”。



 

图片

大气污染反弹问题被重点关注

 

6月13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的第四批典型案例中有5个和大气有关,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两市均出现了大气污染反弹问题。



上海市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部分时段甚至出现反弹。



浙江省一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控制不严,环境违法行为屡有发生,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空气质量出现反弹。



湖北省“十四五”期间多个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荆州市、黄冈市、孝感市PM2.5浓度逐年上升,2023年比2021年分别升高34.3%、29%、27.3%,环境空气质量反弹严重。



湖南省2023年PM2.5浓度为36.4微克/立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微克/立方米,其中益阳、娄底、衡阳三市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均有反弹,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重庆市潼南区、涪陵区、綦江区、江津区2023年PM2.5浓度比2020年分别上升37%、36.7%、26.5%、5.3%,优良天数分别减少27天、40天、35天、12天。



督察分析指出了这些地方大气污染反弹的原因:“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管控不力,“两高”项目批建不符、未批先建问题突出;企业废气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造假等。



而在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方面,除了以往披露的在线监测造假,本次督察首次指出了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问题,而且造假形式“花样繁多”,使得一些原本尾气环保检测不达标的车辆却在检测时顺利过关。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这三省两市的大气污染反弹问题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对上海用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对浙江用的是“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对湖北用的是“大气污染反弹严重”,对湖南用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对重庆用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下降”,充分体现了督察工作的精准性。而且,三省两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波动,恰恰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纵观4批28个典型案例,“集中通报”是这次典型案例在发布形式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比如,第一批典型案例集中通报的是关于湖泊、森林等生态破坏问题,第二批集中通报的是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第三批集中通报的是建筑垃圾问题,第四批集中通报的是大气污染反弹问题。



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典型案例通报的内容也充分说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注重结合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为被督察省(市)精准画像。

 

声明 |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与行业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和知识产权等侵权问题,请于本号后台联系,即刻删除内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