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原创 王羽 国际智能网联科技产业研究院 2024-06-28 15:20 北京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王羽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文明形态会随着生产力的跃迁而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和概念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刻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在理论维度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同时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其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和应用,以及在这些原理基础上的创新性拓展,既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理论自信,也代表了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寻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该阶段的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强化原始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优势,集成各方面创新资源,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大力推进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面向科学前沿加强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研究方向,提升我国对人类科学探索的贡献。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强化对科技变革性、苗头性态势分析,研判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技术和技术群,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突破方向进行研究。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研发攻关。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突破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加大对空间、海洋、网络、核、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围绕支撑重大技术突破,推进变革性研究,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积极进取,强化源头储备。建设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推动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科技资金、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的统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综合运用信贷、基金、债券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手段,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三、高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
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1”的原始创新,该阶段的成果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高科技企业集团的研发中心研究出来的,需要国家科研经费、社会科研经费、企业科研经费以及科研基金的投入。第二个阶段是“1—100”的科技成果转化,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基础原理转化为生产技术专利的创新,包括小试、中试,也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发形成功能性样机,确立生产工艺等。第三个阶段是“100—100万”的产业化,该阶段是将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过程。要实现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就要以提升转化效率为目标,以成果库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中试(平台)基地建设、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构建从成果挖掘—技术验证—中试熟化—产业示范—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探索和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推进“高校院所+转化机构+科创基金”和“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四、以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场景牵引当前,科技创新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转变为针对特定环境的解决方案。企业作为场景的主要建设者、成果转化应用场景的主导者,在场景驱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当前我国以高校院所主导的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难以适应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趋势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以场景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将发挥企业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联合产业链生态伙伴将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线性模式的瓶颈。因此,要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场景科学布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构建场景驱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方式,推进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场景上,以新技术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和快速发展。(作者:王羽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Copyright © 2024 北京义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62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