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义鑫科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申报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30 15:14:14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平急两用”的理念发轫于北京市平谷区。平谷位于首都东部、紧邻城市副中心,作为首都重要的战略空间,近年来平谷区主动担当首都安全发展战略任务,努力探索出郊区服务保障超特大城市的有效路径,试点建设承担首都高水平发展、高标准安全的平急两用健康设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制度探索和试点示范。

 

北京市平谷区试点建设发展历程

 

1)顶层设计走在前列

编制《平谷区试点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业生产稳产保供。编制《平谷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除了谋划新建一批“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外,平谷区还在推进设施建设时结合现有资源盘活在建项目。

2)设施规划建设思路

开展平谷区灾害风险分析,结合平谷发展实际,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公共安全功能,探索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平急两用”服务首都安全发展大局同时,推动城郊双向循环,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路径探索

 

3)“平急结合”设施总体布局

平谷区构建了“一核双心五大场景、双廊两环多点并行”的“平急结合”设施总体布局,其中“一核”为乡村休闲综合体;“双心”为平谷新城和马坊镇中心区;“五大场景”包括吃、住、行、医和集中承载;“双廊”指东西向的京平-承平高速交通廊道和南北向密涿高速、轨道交通平谷线、环首都货运环线、平谷地方铁路等构成的交通廊道;“两环”为山区内外环;“多点并行”指乡村休闲综合体、15分钟应急圈、乡镇卫生院等。

 

平谷区“平急结合”设施总体布局

 

平谷区“平急结合”设施建设发展目标

 

4)五大应用场景构建

围绕吃、住、行、医、集中承载等设施,嵌入应急隔离标准,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郊大型仓储基地等,从投融资、合作模式、土地要素供应等多维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

 

平急结合应用场景分析

 

结合平谷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在架构交通网络、打通内部微循环、完善重点区域配套、构建基层医疗体系等方面统筹开展项目谋划、设计、落地,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高水平安全的功能区。

 

平谷区五大应用场景打造规划部分展示

 

5)项目落地实施

结合平谷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在架构交通网络、打通内部微循环、完善重点区域配套、构建基层医疗体系等方面统筹开展项目谋划、设计、落地,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高水平安全的功能区。

 

平谷区“平急两用”乡村休闲综合体

 

平谷区金海湖“平急两用”核心区

 

5.2 北京市石景山区

     —建设平急结合的韧性社区生活圈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丰富发展,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2024年5月《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城市(单元)专项规划》作为北京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规划编制完成。

该规划通过开展安全韧性体检评估,充分挖掘可利用复活空间,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战略布局,建立邻里自治互助的韧性社区生活圈,旨在2050年前构建完成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平急两用”理念下的韧性空间规划

 

1)构建安全韧性空间格局

划定安全分区,构建协同互补的韧性保障空间格局。按照区域承灾环境、城市功能及发展规划,将石景山划分为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中部山前安全分区和南部平原安全分区,推动生态网络和防灾网络融合发展。

 

石景山区安全分区规划图

 

2)建设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空间

建设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空间,采取相关安全韧性提升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空间安全;合理规划安全隔离空间,形成科学防灾空间结构;科学设置应急保障服务设施,提升空间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水平,增强工程韧性;提升生命线工程冗余性,提高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海绵城市。

 

石景山区“平急结合”安全韧性规划

 

3)预留平急两用战略留白用地

科学合理利用战略留白用地,提升全区大灾应对能力。落实北京市战略留白要求,推动留白区域从规划留白到实地留白。战略留白用地可以从生态保育、应急避难、平疫转换三个方面植入韧性功能。其中“平疫转换”主要用于突发传染病疫情时搭建应急医疗设施或人员隔离设施,应预留通电通水条件,预留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条件。

4)推动“平急两用”设施战略布局

改造既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设施“平急结合”功能利用。改造旅游居住设施,提升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避难和隔离收治能力;改造教育、体育设施,提升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避难和隔离收治能力;改造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提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利用老旧厂房、地下空间等空间功能,增强生活物资应急储备调配能力。

 

既有旅游居住设施平急两用改造规划

 

既有改造教育、体育设施平急两用改造规划

 

 

 

积极开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补齐城市安全韧性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综合使用效能,提升城市应急防灾能力冗余,实现城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加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正常功能的运行、平急功能的转换,指导政府项目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衔接好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等内容,规划建设要与政府投资计划相匹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多渠道统筹资金保障。各城市应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用好各类配套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