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义鑫科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企业超低息贷款

发布时间:2024-07-01 14:32:15浏览次数:

四、抓住底层逻辑,把握历史机遇,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和国家发展、社会转型深度耦合的战略问题。在当前国际环境动荡、世界经济低迷、创新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要更加认清国家转型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强大内生动力和必然历史逻辑,坚定发展信心和创新自信,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体系发力,促进全球重大颠覆性技术向中国汇聚



认清历史大势,立足后发国家“经济强—技术强—科学强”的成长逻辑和创新扩散的内在规律,以体系化优势促进全球重大颠覆性技术在我国汇聚融合、试错收敛。对外,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完备产业体系和多样生态等优势,积极拓展多边科技合作,扩大科技“朋友圈”,促进全球创新主体的协同互动、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先进技术向中国转移,全球创新在中国落地。对内,培育扶持多层次创新主体,为新想法、新思路提供实践空间,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开辟试验田,激发自下而上的活力,以多元化、多样性、灵活性适配颠覆性技术发展,推动技术的试错收敛。



(二)变革引领,打破跟踪者的发展惯性



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开展一场思维和管理变革。改变“发现、遴选出好技术,再设立项目给予支持”的立项思路。着眼于国家导向和科学目标,形成“问题(需求)—方案—人才—项目(群)”的项目生成路径。把“明确需求,提出问题”作为研究活动的一部分,把是否解决问题作为应用研究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提供相应平台、配置相关资源,支持“从无到0”找问题源头。打破“全链条设计”的思维,用项目群、不同主体的多样性来实现创新。转变“科技攻关”的思维,要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倡导科学地试错,以较低的成本排除不可行的路线,通过短期快速试错来实现长远的成功。



(三)重点突破,打造中国科研的“串珠人”



针对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要构建以机构为核心的科研组织方式,打造中国科研的“串珠人”,弥补现有体系的短板。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类美国DARPA、DIUx(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试验小组)机构,实施以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使命,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以项目经理人为核心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项目经理“串珠人”的角色,打破体系壁垒,链接各类创新主体,汇聚广泛创新资源,弥补当前项目管理的短板。管理上打破固化思维,鼓励创新、多行多试,不断探索优化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需求产生、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组织管理方式。评价上打破“成败之墙”。同时,国家引导,多方协同跨越颠覆性技术应用的门槛。



(四)深层改革,强化社会的自组织能力



一是改变人才体制内外的“双轨制”,打破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和各类企业之间流动的“玻璃门”“弹簧床”,推动人才在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双向流动,以人的流动推动经济—技术—科技的大循环。二是国家引领,通过设立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投资基金,定位在科学计划之后、天使投资之前,桥接科研和社会资本之间的鸿沟,减少技术市场应用的不确定性,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做活科技金融。三是广泛部署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与实用“解耦”,且要“广种奇收”,激励一部分有天分的学者做好奇心驱动的标新立异的原创性研究。通过与社会资本成立联合基金、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科学研究基金、捐赠等形式支持基础研究。打造中国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化基础研究力量。通过深层改革,促进人才、资本和源头知识进入和推动经济—技术—科学的大循环,强化社会自组织能力,持续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曹晓阳1,彭现科1,白光祖2,李莉1,展咪咪1(1.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首发刊载于《科技中国》2024年第4期 专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